1900年,俄國商人秋林將格瓦斯釀造工藝引入哈爾濱,把這款斯拉夫人的名飲帶到中國。歷經百年歲月滄桑,1953年10月正式移交我國,并于90年代完成體制改造,成為一家名副其實的民族企業,是歷史悠久、馳名中外的老字號企業。
本來,伴隨著統一大市場的春風,秋林格瓦斯終于有機會逐漸走出東北,讓更多國人可以品嘗到這款風味獨特的東北名飲,我們也期待著更多的東北企業可以加入這個賽道,一起把老字號做大做強;然而回頭望去,我們發現某些同行并沒如我們所想,積極創新、良性競爭,而是采取了勾兌、打概念插邊球、外觀包裝能抄盡抄的方式。為表明“發酵飲料”的產品屬性,秋林格瓦斯選用健康陽光的金色與墨綠色作為包裝主色調,黑麥格瓦斯則順勢改為黑金色調,設計理念樸實無華,僅產品名+slogan+俄式大面包圖案從上至下逐一羅列。然而某些同行卻能將這份樸實像素級拆解,秉持“照搬不易出錯,小改更勝一籌”的基本方針,套用秋林格瓦斯設計并進行巧妙修改:如slogan改動一字,大列巴圖案鏡像翻轉,連瓶身圓潤度都仿佛一個模倒出來的,遠遠望去不能說是毫不相干,簡直就是一毛一樣,深究細節卻又有些許不同,這與時俱進的洗稿格局,真讓人栓Q。但讓我們最不能忍受的是,從“面包純發酵”到“面包發酵味”的slogan,山寨格瓦斯雖然僅改動一字,但卻將格瓦斯工藝整整拉低了N個檔次,讓古法純發酵的格瓦斯,一下子變成了廉價低質的勾兌貨。這不僅是對秋林的傷害,更是對整個格瓦斯品類的傷害。因為秋林每一瓶格瓦斯,都歷經多道釀造工藝,為的就是保證百年經典風味傳承。秋林格瓦斯采用純正俄式大列巴(面包)為發酵基質,傳統老面經2次醒發、2次烘焙,在保持原有古法手工工藝及釀造工藝的基礎上,引進生物發酵工程技術,采用國際優質乳酸菌和酵母菌雙菌株混合發酵。
從原料制作、到產品成品需要12-15天時間,其間需要3次發酵,累計發酵時間超過72小時,發酵過程中會產生多種對人體健康有益的氨基酸、維生素、有機酸類、乳酸等營養物質,不僅使秋林格瓦斯具有獨特的面包烘烤香味,透亮的金黃色澤,酸甜爽口、醇香濃郁的口感,輕盈的雪頂氣泡,更貼近俄式正宗原始的口味,更對腸道機能產生積極作用,賦予獨特的營養價值。

秋林格瓦斯曾榮獲官方發布的“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”稱號,因此傳承與創新不僅是秋林的責任,更是秋林不變的初心。
產品包裝可以模仿,瘋狂地勾兌或許也有可能無限接近秋林風味,但秋林沉淀百年的品牌底蘊,無法被復刻;秋林獨特的釀造過程賦予的格瓦斯之魂,無法被復刻。俗話說:“抄你,是看得起你”。它們致力貫徹“秋林化”的行為,偶爾也讓秋林格瓦斯感到驕傲:原來,走在前面是這種感覺。這也使秋林格瓦斯更堅定了“致力成為中國發酵飲品領導者”的決心。但為了格瓦斯的未來,為了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,為了格瓦斯能更好地從東北邁向全國,我們今天不忍了!如果山寨同行們無所謂破壞行業環境、躺平任嘲,那是他們的選擇。